2010年独中毕业生流浪计划
每个时代都在呼唤有理想、有创造力、能独当一面的新一代人才。而不幸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这样的年轻人。对于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中学毕业生来说,这种呼唤尤其扰动着他们心里的成长愿望。然而,他们许多冲动及想法往往因为缺乏尝试和实践的平台而随着时间消逝了。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他们也遂平凡地,随波逐主流了。
2010年6月,有三个年轻人却想要有所突破。他们不甘于现状,想要有所改变,于是有了想要到我国各地去闯荡的念头。他们的想法原也简单,不过要不知天高地厚地走出去,面对及尝试克服旅途中的未知与挑战。他们怀着热烈的心志,很想知道他们即将面对怎样不同的人事物,以及他们如何成功或无法解决面对的问题。
我是他们比较信任的老师,所以他们寻求我的看法。经过几次交谈,于是2010年独中毕业生流浪计划产生了。这个计划将让他们在17天内走过半岛全部12州和1个联邦直辖区。他们将体验17天的自助旅行,并游览见识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名胜。他们也会在旅行过程中拜访独中校长以及社会成功人士、理想青年,向前辈/先行者请教人生价值和社会正义之道;也会拜访某些特殊机构如国会、媒体,以增加社会阅历。
这样一个结合自助旅行、旅游名胜、拜访长者的流浪计划,预料能让他们在意志、思想、情感及心理都得到不小的冲击及历练。
通过自助旅行,他们必须在长达17天的旅行中,背着超过15公斤的背包,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克服种种难题,完成既定的旅行计划。这样的体验,能让他们提升自主能动性,并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及创造力。无疑,在完成这样的“长征”后,他们将体验自信和特别的自我感觉。
游览不同地方,见到不同人、事、物,能够打开旅行者的眼界,不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旅行者的感受尤其深刻。他们这次能游历半岛各地,经历既多,走得既远,必然眼界大开,体验深刻,人生格局必更广大,待人处世的心胸也必更宽广。
拜访及请教长辈,能让他们在中学毕业后开始思考人生终极问题——人生的意义、人的社会责任、成功的道路等。拜访独中师长能让他们通过比较独中的教育坏境而对自身的处境有更深切的了悟,理解外在环境对自身的制约及自身寻求突破的可能性。拜访社会人士及理想青年则让他们在人生选择及实践的分享中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未来方向。简而言之,拜访会对他们带来思想冲击、感情震撼。
这次要去流浪的三个勇敢的年轻生是2009年菩提独中毕业生张建和、陈秀兰和陈抿川。两男一女。张建和是理科班第一名的学生,他在SPM和统考分别获得8A和3A,思维敏捷,善于研究,将在九月到台湾中兴大学修读物理系。陈秀兰是文商班第一名的学生,她在SPM和统考分别获得7A和4A,意志坚定,刻苦耐劳,将在九月到台湾逢甲大学修读商业管理系。陈抿川是学校的总学长,体育表现惊人,自律自强,乐于助人,将在九月到北京体育大学修读体育教育系。他们都是想在未来做出一番成就的年轻人。
为了鼓励年轻人这种自强不息的努力,我答应为他们筹措每人600元,三人共1800元的赞助旅费。我逐步把这个计划跟社会工作的同道分享,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认同和支持。即将到苏格兰工作的陈子康已赞助500元。北马吉华独中李嘉年同意筹措300元。三个年轻人自行筹措了500元。我在此向中部及南部的同道说明这项计划,并寻求认同与的支持(拜访活动、交通、经费等)。
本计划实行日期分为6/6-7/6;和14/6-29/6二个阶段。他们已完成第一阶段“热身”式的拜访,在8/6的分享会议中,已见“流浪”留下的思想和感情冲击。今天早上7点,他们在槟城瑞咸码头集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旅行。下午传回来的讯息说,他们已经成功自行联络并拜访了太平华联独中的叶校长。叶校长热情接待了他们,好的开始定是成功的一半。
他们会在吉隆坡逗留三天(15/6星期二至17/6星期四),希望能够做到5-6个拜访。目前定下的有周二的自由拜访,即自行联络及临时上门拜访。周三的循人独中和隆雪华堂(陈亚才);周四的国会及当今大马。他们也会在这几天跟几个理想青年交流。
他们会在24-25日到达笨珍培群,将会寻求拜访校长张济作,与几个理想青年(工大毕业生)。
附函是他们的行程表。
庄意添 谨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