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绩吗?在国内,只要提到教育,家长的思维模式总是离不开成绩,因为家长与孩子的概念就是,你受教育就是要考取好成绩,也唯有考取好成绩,你才能进大学,那么未来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人生的预设,有些甚至还为孩子选定大学要念的科系。这老掉牙的想法,还能适用于21世纪吗?在这资讯网络发达的年代,学生真的只要认真念书就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吗?
湖
“废除UPSR与PMR”是最近国内炒得水深火热的议题,这也足以显示,我国的教育制度长久的漏洞,这个疮疤始终还是被摊在台上被热烈的讨论,至于议题的结论是如何,这可就要见仁见智了。许多前辈都认为,废除这两项政考并非不可实施,只是政府得制定另一套评估系统来取代原有的评估方式。所以说,废不废除并非重点,而是执行者如何去进行与改革才是优先考虑的条件。
湖
教育是人类的根本,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甚至被称为万物之灵,因为人类拥有思考能力,能够辨析事务的真伪与对错。当然要拥有思考变通的能力,我们的先决条件就必须接受教育。人类自幼就接受父母、长辈与师长们教育与辅助成长,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任由大人们的指挥与涂鸦,这些事从细小的举手投足,到广泛的思考变通,都有赖家长们的引导,最显著的例子就是习惯。人家说,有样学样,就是父母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所以为人长者应有自觉做好榜样,以免初生之犊染上恶习,走上一条不归路。
湖
一个人的教育不仅仅是吸取知识,更重要的是累积经验。这是我从旅途中拜访诸多长者,给我带来的启发。现今的教育制度都过于注重学生在课业上表现,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在生活之中累积的经验及能力。我们教育制度所产生的是一群群会“听话”的年轻人,你说一,他不敢说二。若是在工业革命时代,只要懂得操作机器,万事都行。可是,如今21世纪,单一作业的生产,根本不需要人类的操作,只要任由电脑系统控制就行了。那么那些操作员工不就是慢慢地被淘汰了吗?是的。据长辈的经验观察,如今社会需要的是一群群拥有思考能力,能够独立自主,而且还要有创新能力的员工。
湖
王增文校长说得好,如今不管你是进行任何行业,当老师也好,当专业人士也罢,我们的生活之中永远离不开管理。我想了好久,终于想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凡是有个群体,不管是工作团队还是组织活动,只要我们身入其境,必然拥有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也许是领导者,又或者是执行者,在我们底下总会有些事物需要我们去管理接洽。打比如说,老板要管理整间公式的正常操作,他必须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也许是委托经理代办业务,总还是需要监督;而经理就必须委托底下员工经营销售。重点是,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念高中的学生,大部分都缺乏这些所谓的软能力。而这些软能力真正需要被纳入正课之一,那又该如何评估呢?这些能力都必须在社团活动中去学习与培养,甚至是在课外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可我们的政府都看到了吗?也许看到了,并没有正视它的存在,也许并没有看到,加上执行者敦促不佳,学生又怎么懂得自主自发呢?
湖
犹然记得李嘉年老师曾说过,最理想的教育制度是人本主义教育。什么是人本主义制度?即是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自己喜爱的科目,并自由决定该科目的上课时间。在自主自发的环境下,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喜爱的科目,更是拥有无限量大的发挥空间,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更能学习判断事情的真伪与对错。我相信学生在毫无同侪压力的环境下学习,更能激发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更能清楚自己的目标,以自己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潜能。这会是个很好的平台,让孩子从小培养自己内在的潜能,同时更明确自己的方向。从各方面教育来看,这是个不错的教育方式,可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能有个标准的尺度来评估衡量学生的成绩与表现。
湖
自从上了高一我才明白“自我教育”这一名词的含义,即通过个人意愿去学习一件事情或是一种能力,而且还要定时的检视自己的成果。学生原本就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是教育制度限制了学生,设下了不少的校规、班规等等,目的就是要阻止学生染上恶习,也就是设下了一个框架,学生只能在框架内自由活动、学习,往往此举反而限制了学生无限的潜能。很多事情长辈就只会说这样不可以做,可是却不会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做?学生出自于好奇下就会偷偷尝试,闯了大祸,却没得到良好的辅导与协助,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无可否认,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成长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是我们不容忽视,更没有捷径可行。
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